简嘉一舍(沈阳)装饰装修工程有限公司

中国书房——其名曰美

文章来源:原创 作者:不详 发布时间: 2021/7/3 11:39:06

    自古以来,中国文人大凡皆有如此的雅好,即以拥有一处读书、藏书和墨诗作画之所而自足,并美其名曰:书斋。斋,《说文》:“斋,戒洁也。从示,斎齐省声。”其本义为“斋戒”,指祭祀前整洁身心。后“斋”引申为干净、整洁、幽静之处。故明·计成在《园冶》说:“斋——斋较堂,惟气藏而致敛,盖藏修密处之地,故式不宜敞显。”如王安石的“昭文斋”、蒲松龄的“聊斋”、刘鹗的“抱残守阙斋”、周作人的 “苦雨斋”。

除“书斋”之名以外,书房还有“芸窗”、“芸馆”、“萤窗”、“雪窗”、“鸡窗”等别名。之所以将书房叫做“芸窗”、“芸馆”,因“古人藏书辟蠹用芸。芸,香草也,今人谓之七里香是也。”书房离不开书籍,而书籍离不开芸香,故书房亦称“芸窗”。


中式书斋书房


除此之外,古人书房又取“堂、室、屋、楼、馆、阁、轩、舍、居、洞、庐、庵、簃亭、山房”等为名,用心所至,饱含寓意,或言志,或自勉,或寄情……寄托着书房主人高逸的情致和情怀。

    堂,许慎《说文解字》:“堂,殿也。”其高大、宽敞、明亮,所以文人学者多用“堂”命名书房。以取堂堂高显之义。敢以“堂”为名,自然是大方之家。如乾隆的 “三希堂”、纪晓岚的“阅微草堂”、张大千的“大风堂”等。


中式书房匾额


    室,《说文》:“室,实也。人物实满其中也。”古人房屋内部,前叫“堂”,堂后以墙隔开;后部中央叫“室”;室的东西两侧叫“房”。后引申泛指住宅、房屋,故文人亦多以“室”命名书房。如刘禹锡的“陋室”、梁启超的“饮冰室”、章太炎的“膏兰室”、李伯元的“芋香室”、胡适的“藏晖室”、钱钟书的“容安室”、郭绍虞的“照隅室”等。


中国书房命名


屋,徐灏在注《说文》时说:“古宫室无屋名。古之所谓屋,非今之所谓屋也。”后来,屋泛指一切房屋。书房单用“屋”字命名并不多见。如清·叶燮的“二弃屋”(取自鲍照诗句“寂寞身世两相弃”)、梅兰芳的“梅花诗屋”、夏丏尊的“平屋”、刘大白的“白屋”、胡风的“落荒土屋”等。但是用“书屋”命名较多。如郑板桥的“青藤书屋”、汪士慎的“青杉书屋”、陈垣的“励耕书屋”、俞平伯的“古槐书屋”等。

楼,《说文》:“楼,重屋也。”明·计成《园冶》:“造式,如堂高一层者是也。”用“楼”命名书房者,有明·王世贞的“尔雅楼”、清·钱谦益的“绛云楼”、清·袁宏道的“砚北楼”、清·孙诒让的“玉海楼”、李红的“还珠楼”等。


中国书房文化


房,《说文》:“房,室在傍者也。” 古代堂中间叫正室,两旁叫房。后泛指房屋。单以“屋”命名者甚少,但以“山房”命名者较多。所谓“山房”,山中之房舍也。如明·宋濂的“青萝山房”、明·胡应麟的“二酉山房”、明·杨荣的“白鹤山房”、清·陈梦雷的“松鹤山房”、清·吴敬梓的“文木山房”、林则徐的“云左山房”等。


中式古典书房


馆,计成《园冶》:“馆——散寄之居,曰「馆」,可以通别居者。今书房亦称「馆」,客舍为「假馆」”。 用“馆”命名者,清·丁敬的“龙泓馆”、龚自珍的“盟鸥馆”、清·梁鼎芬的“寒松馆”、茅盾的“逃墨馆”、沙孟海的“决明馆”、娄师白的“老安馆”等。另有“山馆”命名者,如龚自珍的“羽林山馆”、郭沫若的“绥山山馆”。      

阁,《说文》:“阁,所止扉也。门开则旁有两长橜杆辂之,止其自阖也。”《尔雅》:“所以止扉谓之阁”。古代文人的藏书楼多用“阁”命名,颇有古雅之风。如南宋·叶梦得“紬书阁”、元·倪云林“清閟阁”、明·范钦“天一阁”、唐寅的“魁星阁”、清·张岱的“云林秘阁”等。     





轩,《说文》:“轩,曲輈藩车。”本指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。后来轩指代房屋。用“轩”命名书房,最有名的当推辛弃疾的“稼轩”。用“轩”字命名者,还有曾巩的“南轩”、黄庭坚的“滴翠轩”、朱熹的“达观轩”、明·归有光的“项脊轩”、清·任颐的“倚鹤轩”、清·康南海的“四本轩”、马连良的“古历轩”等。      

舍,《说文》:“舍,市居曰舍。”其本义为客舍,后指代房屋。单用“舍”字作书房名的较少,如梁实秋的“雅舍”。而以“精舍”命名的较多。如元·赵汸的“东山精舍”、明·邵宝的“二泉精舍”、清·潘祖荫的“八求精舍”、清·陈珒的“芸香精舍”、丘逢甲的“念台精舍”、张大千的“摩耶精舍”、丁福保的“诂林精舍”等。     

居,“居”本是动词,后引申为名词,指住宅、房屋。文人书房不乏用“居”字命名者,如清·朱彝尊的“静志居”、杨树达的“积微居”、沈钧儒的“与石居”、启功的“坚净居”、沈鹏的“介居”、刘心武的“绿叶居”。

庐,《广雅》:“庐,舍也。” 其本义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余二十亩,以为庐舍。”文人自谦书房简陋,称“庐”者较为常见,广为人知的是清·黄遵宪的“人境庐”、谭嗣同的“石菊影庐”、林琴南的“畏庐”、黄侃的“量守庐”、闻一多的“二月庐”等。


中式书房命名美学

亭,《说文》:“亭,人所安定也。”用“亭”命名者为明·胡寅的“夺秀亭”、金·元好问的“野史亭”、清·朱彝尊的“曝书亭”、清·曹寅的“楝亭”、清·全祖望的“鲒埼亭”、鲁迅的“且介亭”、俞平伯的“秋荔亭”等。     

庵,《释名》:“草园屋曰蒲,又谓之庵。”后泛指一般房屋。不仅尼姑修行之地称为“庵”,旧时文人书斋名亦多用“庵”字。如陆游的“老学庵”、清·虚谷的“觉非庵”、清·达守的“小绿天庵”、易顺鼎的“哭庵”、周瘦鹃的“紫罗兰庵”、唐兰的“立庵”、王季思的“翠叶庵”、钱仲联的“梦苕庵”等。     

园,游息之所。古人书房以“园”命名,自有一种宁静闲雅之意趣。如清·李渔的“芥子园”、清·李方膺的“借园”、傅增湘的“藏园”、朱启钤的“蠖园”、王学仲的“黾园”、王元化的“清园”等。

中国书斋无论斋号为何,用了何字,其中都蕴含了主人的哲思与情怀。在书斋里,所有历史的尘烟、喧嚣皆平定下来,唯有那烟霞笼罩,夕照迷离,映射在一排排典籍之中,与书斋主人淡定的目光静静相对,令人心境宁然,超脱忘尘。